藥物成癮是全球面臨共同問題,尤其台灣新興毒品氾濫,尤其甲基安非他命類毒品犯罪率高,讓執法單位防不勝防。為了要了解毒品對人體的危害,過去透過老鼠實驗,金錢、時間成本都高,國衛院最新研究透過「斑馬魚」進行成癮性試驗,斑馬魚不僅與人類有70%的同源基因,繁殖迅速量也大,是近年各國動物試驗時的選擇,也更能幫助應對全球藥物成癮問題。
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慧諴表示,研究團隊利用斑馬魚成功建立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模式,並延伸到消除、戒斷和復發的階段。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去年12月發表於全球知名期刊《Addiction Biology》。
陳慧諴說,傳統藥物成癮的研究多依賴於大鼠或小鼠等哺乳動物,但金錢、時間成本都高。斑馬魚作為擁有與人類高達70%的同源基因,可快速的繁殖、低飼養成本,因此近年成為全球生物、疾病領域研究的選擇。
「台灣是首個將斑馬魚用在甲基安非他命成癮性研究上的國家。」陳慧諴說,研究利用了斑馬魚的場地制約偏好(CPP)的實驗技術。先將魚缸分出「白色、條紋狀」2個區塊,而受試斑馬魚特別喜歡待在白色區塊,但研究員只在條紋狀區塊餵食斑馬魚成癮物質「甲基安非他命」,結果「斑馬魚開始喜歡本來不喜歡的條紋狀區域」。
陳慧諴表示,研究小組不僅成功在斑馬魚試驗中建立了甲基安非他命的成癮模型,更進一步觀察到消除、戒斷和復發的階段,顯示斑馬魚可以用來模擬人類在長期戒斷後面臨的復發問題。
研究中也測試了不同的藥物。陳慧諴指出,多巴胺D1受體拮抗劑可以抑制甲基安非他命引發場地制約偏好;鴉片受體拮抗劑納曲酮可以減少甲基安非他命誘發的復發反應;而α2受體激動劑可樂定可以防止壓力所誘發的復發反應。證實了斑馬魚模型的可靠性,對未來的藥物成癮治療策略提供了新的實驗證據。
陳慧諴說,斑馬魚作為藥物成癮研究的新模型,提供了一種成本效益高、操作簡便的實驗平台,不僅未來成癮性試驗可以有更低成本的方式,也更有效率;特別在台灣甲基安非他命的毒品相關犯罪率高,再犯率也高,透過斑馬魚的試驗,可以找到更多降低再犯率的方式。
陳慧諴表示,斑馬魚可以用來模擬人類在長期戒斷後面臨的復發問題。記者鄒尚謙/攝影